紫檀早在公元三世纪,就经晋崔豹作为珍贵木材写入《古今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述及唐内府用紫檀作轴头,以为非此不足以装配书法名画。宋赵汝适《诸蕃记》讲到紫檀,得知当时的主要产地不在本土,而在东南亚诸国。元大都延春阁内有紫檀御榻,见陶宗仪的《辍耕录》。明王佐《格古要论》将紫檀定为“异木”,意即“珍异之木”。以上记载足以说明紫檀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特别的重视,位居各种珍贵木材之首。
紫檀的珍贵又源于产地偏远,生长缓慢,成材极难。宋元以前的紫檀器物仅有唐时运往日本,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几件棋局、小架。明中叶以后,拓展南疆,开放海禁,才有少量紫檀制成的家具。传至今日的已成为希世之珍。
雍正年间紫檀家具制作始渐具规模。鼎盛时期则在乾隆年代。弘历帝耽爱器物陈设。能工巧匠殚精竭思,历时数十载才制造出数量可观,在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所谓“贡作”紫檀家具。
紫檀家具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陈丽华女士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由衷的爱好,故以继承、发展这一传统工艺为己任。她不惜耗费巨资,搜购良材,延请名匠,以故宫珍藏为典范,精工雕制,尽力倾心,孜孜不倦,竟达到忘我的程度。十余年来集中工匠数百人,营建厂房几十楹,制成精品逾千件,规模成就除乾隆内府外,可谓绝无仅有。为了妥善保管传之久远,供广大人民参观欣赏,借鉴研究,特修建这座美仑美奂的紫檀家具博物馆。此举不云绝后,确是空前。相信各位观众从本馆可以看到陈丽华女士热爱祖国文化,为弘扬中国家具艺术作出令人赞佩尊敬的重大贡献。
王世襄 题
王世襄,号畅安,汉族,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母亲金章,是著名的鱼藻画家。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
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论文为《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继在家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1943年全稿完成后,赴重庆寻求工作。1943年在四川李荘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1945年10月任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在北京、天津清理追还在战时被劫夺的文物。1946年12月-1947年2月被派赴日本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交涉追还战时被日本劫夺的善本书等文物事宜。1947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
1948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指派,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赴美国、加拿大参观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1949年8月后在故宫博物院任古物馆科长及陈列部主任,曾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一年。“三反”运动中,由于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十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开释后,文物局竟令其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如设计布置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编纂《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等。1953年6月在中国音乐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家具风格史》。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86年3月国家文物局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1991年7月起,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4年退休。1994年7月-现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他获得此奖项的原因在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已经向世界证实:如果没有王世襄,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王世襄先生表示他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约合百万元人民币)将全部捐赠给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
王世襄-常被人们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可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王世襄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清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注重长期的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迄今为止已写出专著10余部,论文90余篇。其中在家具方面的专著有《髹饰录解说》和《明式家具珍赏》等。后者阐述了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榫卯结构基本结合的分类、家具用材的选择、装饰的技法工艺等,自1985年9月出版发行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和重视,已被译成英、法、德文等数种版本。